2022年3月24日是第27个“世界防治结核病日”,今年的活动主题是:“生命至上、全民行动、共享健康 、终结结核”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携手终结结核病的流行,共同捍卫人民群众的健康。
根据2021 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,2020 年全球新发结核患者987 万,其中我国新发结核病患者84.2万, 结核病负担全球排名第二 ,仅次于印度。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。感染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,治疗不彻底,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,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,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据我国统计资料表明,结核病是目前在校影响学业、因病休学的重要疾病之一,是危害学生健康的常见病。我国每年报告的结核病患者80多万, 其中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约占全人群报告发病数的4-6%,从报告年龄来看,15-24岁年龄组约占学生报告发病总数的85%,即高中阶段,本专科阶段的学生发病数较多。
什么是结核病?
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歧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。这种细菌最适合于在人体血液供应充足和含氧量高的地方生长,故最常发生在肺部,因此称为肺结核病。结核杆菌也会传播至身体其他任何部位,此时称为肺外结核病。
结核病是怎么来的?
结核病说到底就是结核杆菌在进入人体后,和免疫细胞“开战”,但最终因免疫细胞对抗失败而病发。每个人的身体都带自卫队(免疫系统),因此就算结核杆菌进入人体,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得病,你是否发病取决于:结核杆菌的毒力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,人体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是通常无任何症状,但当抵抗力下降时,便可能发病。
肺结核是如何传播的?
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,肺结核患者咳嗽、咳痰、打喷嚏、大声说话时,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,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。通常我们的教室里几十名同学一起上课,宿舍里大家又共同居住在一起,如果房间通风不好,又没有防护措施,很容易引起结核菌感染。
结核病的症状有哪些?
肺结核主要症状为无明显原因的慢性咳嗽、咳痰,或痰中带血,超过两周以上应怀疑得了结核病。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午后潮热(每天有低热)、疲乏无力或消瘦、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、夜间盗汗,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。
为什么学校易发生肺结核病?
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,学生在一起学习和生活,宿舍和教室的通风不好,相互接触密切,一旦学生中出现肺结核患者,就很容易造成该病在学生之间传播。特别是高校,生源来自不同的地区,有的学生来自结核病高疫情地区,也大大的增加了结核病的传播风险。另外,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,机体的免疫功能尚不健全,学习压力较大,加上经常熬夜手机上网、看电视剧或打游戏,作息不规律、营养不良等因素,一旦感染结核杆菌很容易发生结核病。
肺结核病如何治疗?
确诊为肺结核后,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治疗,同时尽快告诉班主任或校医务室,以便帮助其他同学尽快接受筛选。根据医生的治疗坚持服药、联合用药、不能中断、坚持治疗(至少6-8个月),任何治疗的改变应通过医生决定,遵循早期、适量、联合、规律和全程的原则。定期复查、加强锻炼,树立信心,只要认真完成治疗疗程,绝大多数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,治愈后对将来的学习、生活、工作不会产生影响。
确诊肺结核需要做哪些检查?
确诊肺结核之前需要抽血,痰液检查、结核菌素皮肤实验、胸部X片、胸部CT等检查。
肺结核如何预防?
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课、讲座、科普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。尤其是开学期间,倡导新生入学、新员工入职前进行结核检查。
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都离不开传染源、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,预防结核病最好的方式就是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:
一是控制传染源 一旦发现应积极彻底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。
二是切断传染途径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保持环境卫生,对教室和集体宿舍经常通风换气,保持空气新鲜,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;讲究卫生、勤洗手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;不要随地吐痰,在咳嗽、打喷嚏时用手纸或衣袖捂住口鼻,避免结核杆菌通过飞沫传染给他人。
三是保护易感人群 密切接触者及时接受相关检查,高危人群要预防性服药,树立终结结核病必须控制结核潜伏期感染的观念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戒烟戒酒,避免长期熬夜,保证充足睡眠,合理膳食,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。
结核病可防可控可治,掌握疾病知识,重视预防是关键,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守护健康,终结结核!
( 医学院 文案| 兰艳芝 审核| 朱 伟)